股价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大卫·史文森   2018-07-30 本文章617阅读


导读:西格尔教授认为,长期来看,股票是抵御通胀风险的最好工具,但是这个能力短期内可能会经常失灵,尽管如此,这依旧不妨碍股票投资在一个长期投资组合中处于核心位置。


 

通常情况下,股票能帮助投资者长期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发明了一种简单精炼的方法来理解股价。他将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1]与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对比,认为在均衡市场中,重置成本与市场价值的比率应该等于“1”。在理性的市场上,公司资产在证券交易所的价值应当等于同样的资产在现实世界中的重置成本。

 

由于全面物价通胀提高了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公司股价理应上涨来反映通胀的影响。如果股价没有随通胀上涨,那么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将因通胀上升而超过市场价值,结果,投资者就能在证券交易所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因此,除非股价反映物价通胀,否则证券交易市场将成为出售打折商品的商店。

 

尽管股价和通胀之间存在很明晰的理论联系,但事实上,股价在反映通胀方面的历史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70年代,当时股市未能把严重的物价上涨反映在股价中。从1973到1974年间,通胀导致购买力下降37%,而股价反而累计下跌22%,投资者蒙受了双重损失,经通胀调整后的损失高达51%。

 

杰里米·西格尔评论道,股价“提供了长期对冲通胀的最好工具”,但短期内却难保投资者免遭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通胀和股价之间长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许正是缘自理性行为,因为市场参与者会权衡在实体经济中购买资产的成本和在金融交易所购买类似资产的成本孰高孰低。不过通胀和股价之间短期内呈现负相关关系或许是出于非理性行为,因为面对非预期的通胀,投资者的反应是提高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但却没有根据通货上升相应调整未来现金流。虽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印证了西格尔的观点,但股价长期抵御通胀和短期抵御通胀效果的差别产生了一个悖论。因为长期是由一系列短期构成的,没有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股价在短期抵御物价上涨表现低劣,而在长期抵御物价上涨方面表现出色。

 

尽管股票市场不能万无一失地对冲通胀风险,但是对任何经深思熟虑后建立起来的长期投资组合而言,股票投资仍然在投资组合中占据中心地位。

 

 

[1]重置成本: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一键咨询